
青春期症 (群展)
简述
展讯
青春期症这是一个泛泛表现在所有人身上的话题。我试图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个体,他们都力求
表现青春时的躁动与不安,灵魂本性的茫然与困惑是他们在作品中反复陈述的重点。
无论是从表像是否存在蒙蔽观众的事实上还是从是否能深入表达自我情感的画面上,他们
都试图用挑逗式的语言来愉悦大家的视觉神经。即使我们看起来这种表象不是唯美,却有
些伤痕美学的味道,但是反复咀嚼这些作品元素,我们会思考对于一直处于温室状态中的
他们,是从哪些生活经历中提炼出这些感触的?
摒弃妄图在画面上蔓延的类主流表现方法--甜美的卡通形象,我们能看见他们无论是从技法
还是在表现手段上的进一步成熟,虽然仍旧自我坚持决不逃离青春期的清涩与执著。正是
具备了这些对生活的品读以及对自我的反复推敲,使得画布上每一个细节都不失时机地刺
激我们的视觉神经。
关于回忆力的阐释。
精神萎靡很长一段时间后无疑会对厌世情绪酿造很大的温床。敏感,多疑也无疑是青春期
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个看似非常正常的发育阶段变成了普及到任何人的一个挑战,也是锻
造个别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在青春期之后获得很多生活经验以及调节
自我的方法。艺术家利用自身对于青春期的回忆力来进一步解释青春期遗留下来的某种情
愫与感动。而实际在艺术领域中,工作在油画布上面的它们本身就具备了超出常人数十倍
的感性与困惑。思考是他们每日生活的必要经历的过程,这些简单的实践都是试图解决自
己目前生活困惑的方法与答案。于是出现了一个切点,然我们能够很好的观察他们的心理
动态,现在的或者是曾经的。这种窥视发生在展览馆内,却又是一个被大家接受的肮脏的
交易行为。因为艺术家本身把向要表达的目标从别体转移到自我心灵上,于是这些油画也
可以看成是一个自我宣泄或者是自我出卖的结果。我们试图用这个切点来解析我们都经历
过青春期,因为这些作品正是能很好反映我们经历种种之后类似遗迹的东西。多元化的表
象题材,经历过思维变异后创造出来的戏剧性人物,在我们经过思考与揣摩以后整整的能
让我们重新回归到经历青春期症的时期。
冷漠,忧郁和矛盾体
这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体现在充分具备艺术天赋的人身上。这又是青春期时期最严重的
一个表征。我们正是把这种特殊性与公共性结合,妄图提炼出一些灵魂本身的特质为即将
要离开青春期的人们做一个祭奠,同时也把怀念的情绪夹杂在里面。这显然已经构成了一
种矛盾体,却是相对成立的悖论。因为这种方法--私密与公共化的结合--多少包含一些远
离标准的观念在里面。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撞击爆发出的火花才能够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标
准。窥视美学和亵渎已经逐步合理化,艺术家在道德约束里面试图远离出卖其他人,转而
将锋芒面向自己,这种事实很类似哲学式的自杀。
理性与沉淀
消极以及悲观厌世实际上是一种对人本性的背叛。但是青春期症就像是一种人生磨砺,从人
最脆弱的心灵下手,使得其经历类似体罚或锻造后在生活经验上获得提升。这是一种人生历
练,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艺术家更是在这次体验中提取出超出平常人许多的感情因素并
将他们表现在画布上,这是理性的抉择。也有一部分成分是有些人愿意将记忆恢复在视觉范
围内。出于某种原因,有可能是内心渴望宣泄,也有可能是希望警示世人,更有可能是为了
愉悦视觉神经,总之这些作品诞生都有他们的根据。我们除却这些目的性单纯的从画面表象来
分析,总有那么些元素能触动我们的感知,忽而想起什么,这就是我们在画面中提取出适合
自己审美经验的关键处。
年轻的艺术家愿意把感情全部倾注在作品中,不参杂任何的杂质,这就说明了作品本身可能
与政治,社会,经济,体制都无关,完全是单纯的个人封闭世界的展示。
现场 (11)
个展 │ 群展 │ 国际展 │ 博览会 │ 拍卖会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更早
共21,262个群展
早于2011年共有15,863个展览
2012 (1)
![]() | 问题现场——空谷艺术空间群展 06.09 - 09.09 |
---|
2011 (3)
![]() | 村上隆、草间弥生作品联展 03.22 - 05.10 |
---|---|
![]() | 他们还是我们? 03.10 - 04.30 |
![]() | 记忆_身份 03.05 - 04.16 |
2010 (1,339)
2009 (1,881)
2008 (2,383)
![]() | “介入”项目谢幕新闻发布会 12.31 - 12.31 |
---|---|
![]() | 中邦美术馆开馆暨当代名家艺术邀请展 12.31 - 01.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