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翰墨画廊(北京1)
“窗里窗外”黄菁06-07油画作品展 (个展)
简述
展览日期 | ......已闭幕2007年7月21日 - 2007年8月15日 |
---|---|
展览馆 |
世纪翰墨画廊(北京1) (中国 北京市) |
艺术家 | 黄菁 |
主办方 |
世纪翰墨画廊(北京1) (中国 北京市) |
展讯
“窗里窗外”黄菁06-07油画作品展文 刘新
“丽日”读黄菁油画近作杂缀
黄菁油画的外形标识是窗口,这是大家伙都知道的,也就是说,他画的风景、环境总是依靠窗口而呈现的。这样的形式符号已用了好多年,至今仍在用着。的确,近十年时间里,黄菁借用“窗口”空间映照和演绎了无数个情调各异的丽日春景,以及他审美经验里的忆往图像,最终形成了他自己视觉领域里的一方水土。
窗与风景,无论放在什么时候,总是彼此关联和对应的,而且风景搭上了窗,在形象和字面上还赋予了诗情意境;所以黄菁的油画,从一开始凭窗望风景,就朝向了抒情,与好多的叙事风景和纪实风景有别。
黄菁这种带窗的风景画有前后两个不同的抒情状态,前一个状态是浓郁强烈、重于表现和神秘主义的,表现于画面的色彩和物象繁密葱茏;后一个状态则是轻盈雅致、风清月朗和偏于观念的,其画面省净清脆,情节景致的出现往往是情理之中,出人意外,颇有韵的味儿。
中国人通常讲的那个韵字,指的即是声音完结后,听不见但却能作用于感受的那个尾巴,像吃茶讲究的那口回甘味儿一样,仍有余音绕梁。黄菁后一个窗口系列的风景画有的就是这种韵事,让人赏品再三,思量无穷。
黄菁近作里,体现的是后一种美学状态。这批作品,其创作时间大抵从2006年中至今,是黄菁新的一个认识期和追求成果。由于成竹在胸,又能随心所欲,故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黄菁好似变魔术一样,从容悠哉地变出了满墙满架上的画。这批新作既与过去的画路有逻辑上的联系,又往前延伸探新,在境界上超越了过去。画里映照出的是黄菁最专注最放松最冲淡的一个心态,跟过去追求张力视觉、神秘情境的黄菁判若了两人。这倒不是说黄菁过了知天命年龄后有退化、收敛的感觉,而是从外在到内心的转变和进入,从而更注重形而上的意境表达,追求了平淡的力量。
然而,黄菁在这个阶段的绘画过程里,对新意的捕捉与对形式的敏感,照例是无处不在的,他那种从绚丽灿烂归于冲淡平和的心路历程,没有意味着创造力、想象力的消失,更没有弱化对视觉新意把握的那股子锐气。只是在风格、心态上转向了更冷静更纯粹更秩序更趣味化的“自由”境界。近期新作里,黄菁喜欢把人体放在居室、海滩和海水这几个环境里,也画那种淡如水墨、悠如梦境的漓江山水。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态的大众的存在空间。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安排又是合乎情理的、纯粹生活化的趣味环境,让人看了有惊奇的视觉意趣的感受之余,不会顿觉突兀与怪诞,相反会漫生出形而上的人文的视觉感受和憧憬而作用于观者。这是黄菁近作里的高明之处,当然,也是境界的升格。
依黄菁现在老练圆熟的技术能力,无论是在画面里的展开过程,还是对其过程中所具有的控制意识,大抵上黄菁都到了随心所画,随画随成的地步。但是,即便这样,黄菁还是习惯认真地画小草图,一天下来,很可能就是一摞象模象样的纸本小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巴掌大的小纸片,人物、动态、环境、色调无不清晰可见,其可操作性的程度,确是让人佩服。如果在平时偶有几张这样的小稿或神来笔意,是不足为奇的,张张如此,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就让人叹为观止了。
正因为如此,我是以为,作为教师的黄菁,其身教价值一定大于言教价值,若有心者从旁悟道,习得老师的做事态度和习惯,则会受用终身,恩泽后学。
有了小稿,再搬到画布去做进一步的发挥,这又是黄菁另一过程的高招。顺此完成一张画,其画面形态常常是轻轻松松十拿九稳的绘画结果,绝无“阻滞”或描样的感觉。可以说,他的每一张油画都是有备而来的,不是无的放矢的“大写意”、“意识流”的那般作派。
没错,黄菁是“理性”的,这与他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和做事风格一样,只是这里讲的理性与科学研究中的理性不是一回事,而是想指出,大凡成功的绘画过程一定是有其内在的严谨性,不少绘画个案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阻滞”现象,多半是必要的思考与准备没有做或做得不够而带来的,他们过于依赖即兴和感觉,忽略了有效的即兴和感觉往往是有备而来的结果。这种准备、思考既包括长期的技术锻炼、心理成长,也包括专为一张画而作的案头准备。这在过去,是一般常识和风气,绘画者普遍敬畏艺术,少有匆忙开笔的游击习气者。现在世风浮燥,绘画者普遍疏于作画前的案头工作,所以在其作品中,尤其是一些缺乏经验的作品,流露出来的痕迹,往往是零乱的缺乏气脉贯通的东西。当然,如此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即兴、感觉甚至直觉和直接上画布的创作方法,这方面的成功个案是不乏例子的,有过绘画经验的人想必会明白就里。但如此有经验有能力的黄菁,都那么讲究“课前作业”,注重创作过程环节的备忘功夫,那就得引起后学者们的注意了。顺此看,正因为有这种严谨作风,黄菁的画,从开始到结束,总是气流贯通始终,眼手谐调合一的;画面透出的意识澄明如镜,没有縞绕、犹豫的状态痕迹。
黄菁的近作就是这般干净、纯粹的,他顺从自己的内心,只考虑艺术本身的要求,不往里添加杂念。在他眼里,自然与现实都需要被绘画者主观理念解释、转换的,从而最终走向纯粹,成为艺术。